语文新高考试卷一衡水金卷二轮复习专题卷高三
高考的科目有英语、语文、数学、文综、理综等,是一次很好检验考生高三学生复习成果的考试,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各科试题及答案解析,包括英语答案及试卷、语文答案及试卷、数学答案及试卷等。
1.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早熟的民族在文学批评上会使用比喻来说理强调妙悟,并使用一些颇有神秘性的批评术语。
B.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,“雄浑”等充满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可以用来概括文学作品的风格。
C.海外读者可能会误读中国传统文论,这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有一定的关联。
D.很多传统文论思想在西方诗学中找不到匹偶,这是西方译者将“势”理解为风格的主要原因。
2.根据材料内容,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将文学作品比喻成美好的自然景物等现象,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在推理分析上的局限性。
B.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不重视逻辑,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建立在逻辑演绎基础上的哲学。
C.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中的观念不能一一对应,海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论的误读难以避免。
D.语言会附着一定的思想文化,被翻译成西方语言的中国传统文论可能会附带上西方的观念。
3.下列选项,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关于中国传统文论风格的观点的一项是(3分)
A.清人张世炜评杜甫《登高》:“四句如千军万马,冲坚破锐,又如飘风骤雨,折茄翻盆。”
B.曹丕在《论文》评价孔融:“体气高妙,有过人者。然不能持论,理不胜辞,以至乎杂以嘲戏。”
C.钟嵘评价曹植的诗作:“骨气奇高,词采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,粲溢今古,卓尔不群。”
D.英国诗人本·琼生说:“繁词曲警,理不胜词,曰多肉之文;词不该理,曰多筋骨之文。”
4.两则材料在分析中国传统文论时,有的观点一致或接近,请简要分析。(6分)
5.材料二中提到中国传统文论在海外传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,请提出你的解决办法。(4分)
语文新高考试卷一衡水金卷二轮复习专题卷高三